人在旅途系列——有"拖延、躺平、摆烂"的想法或状态?
简报
有"拖延"、"躺平"、"摆烂"这些表现,甚至仅仅是这类想法,一般都被认为很糟糕的。出现在孩子身上,会让孩子挨骂;出现在我们成人自己身上,会让我们自责。
我们该如何应对?把它们看作要去克服的缺点、弱点?鼓励和要求自己或孩子要挺住、坚强、勇敢、负责任?对自己或孩子说"加油?" 如果这些都无效,还能怎么办?
依据再评价咨询理论中关于人的天性,这些表现显然不属于人的天性。也就是说,这些表现或这类想法在提示我们:去看看在它们背后作祟的是不是一些有待清理的情绪垃圾。它们可能与一些有待疗愈的早期创伤有关?与来自社会的束缚了人的天性的陈旧观念习俗有关?
活动回顾
共21位丽森伙伴参加了2025年3月2日的丽森社区线上专题小组,在社区活动专有的不担心被评判的放松环境里,就 "拖延"、"躺平"、"摆烂"的表现或想法,通过相互倾听与分享交流,获得新的发现和感悟。
专题小组流程
- ✓ 简短自我介绍:姓名、在哪里、最近高兴的事
- ✓ 一对一倾听(3分钟/人):为什么来?或其他任何想说的
- ✓ 话题引入:
- - 对这三个词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 - 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么反应?
- - 发生在别人(比如亲人、朋友、同事、领导)身上会怎么反应?
- ✓ 全组分享,1分钟/人
深入讨论
三个词描述的是人的本性吗?如果不是,出现这种状态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它们抱什么态度?
(对自己)羞耻?惭愧?恐惧?自责?强压?否认?回避?驱赶?
(对别人)指责?喊加油?打气?还是先接受,做倾听。寻找早期的相关经历?宣泄相关情绪?
小组活动
随机3人一组,8分钟/人,建议话题:当时自己处于什么状态?自己的第一反应?最早的出现?或是看到别人因为有那样的想法或表现会受到怎样的对待?
"它们可能是有道理的!可能是向我们一种信号!告诉我们需要疗伤?或许在提醒我或他人,需要停一下?休息一下?调整一下?"
"我很重要,我的感受很重要,我的健康很重要。照顾好我自己很重要!这就是说……"
理由:人们习惯用社会的评判标准要求自己和他人。自己或他人不符合就感觉很糟,很怕,不能面对,直接否定自己和别人。妨碍我们去处理背后的创伤。用引导语可以帮助我们冲击那些内化的模式,促进宣泄相关情绪。
小提示
再评价咨询的理论让我们知道社会上大部分被普遍认可和使用的给人贴的标签,例如,正面的"成功"、"积极上进"、"有出息",和反面的"不思进取"、"失败"、"拖延"、"躺平"、"摆烂"等等,未必是可信的。它们是可以被质疑的。参照对象就是回到基础班第一节课讲到的人的天性是什么样的。当然,前提是我们相信再评价咨询关于人的天性的假设。
"拖延"、"躺平"、"摆烂"显然不属于人的天性。这样的想法或状态的出现或存在必定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向我们发出信号!1)告诉我们自己需要关注查看是什么原因?可能是需要用倾听去处理背后的尚未疗愈的创伤导致的僵化模式?2)或是提醒我或他人,我们太久忘记关注自己的需求了?已经透支了?需要停下来?慢下来?休息?调整一下?
推荐的引导语
1. "考虑到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或许可以加上:包括我所承受的创伤和导致的僵化模式),每个人都已经做到最好。所以每个人,包括我自己,都不应受到他人的指责,包括自责。这就是说,从现在起,我接纳任何时候任何状态的我.....我要…..我不要……."
2. "我,XXX,完全地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不需要证明自己。我做任何任何事,只是因为我愿意做,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给自己或别人看),不是为了与人竞争。这就是说,从现在起,我要.....我不要"
3. "我接受此时此刻自己(或我的孩子….)拖延、躺平、摆烂的样子。这只是暂时的,不是常态。我相信自己(或我的孩子….)依然是美好的,不应为目前的状态受到他人的指责,也不必感到羞愧或自责。这些状态可能是在告诉我(或我的孩子….),我(或我的孩子….)需要时间需要支持来觉察发现和关注我(或我的孩子….)自己真正的需求。"
4. "我很重要。我的感受很重要。我的健康很重要。照顾好我自己很重要!这就是说……"
C. PJ 20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