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与再评价咨询
李美格
人在社会中总要和别人打交道,从而形成各种人际关系,例如家庭成员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等。
人们总希望这些关系是融洽、和谐、愉快的。但是实际生活说明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总会有一些关系不很如意。
我们以一对母女为例。这位母亲为与女儿的关系紧张而发愁。有时女儿在屋中正有说有笑,一见母亲进来就闭上了口,气氛很不自然。
原来,这位母亲总希望女儿把时间全部投入学习中,女儿一回家就被督促做功课,反对她做任何其他事。有一次女儿放学后去同学家帮助生病同学补功课,回家晚了。母亲责问时,女儿因为怕母亲责怪她多管别人的闲事而未敢将实情告诉母亲,谎说在学校做功课。母亲后来发现女儿那天课后并未留在学校,于是不问原因就大怒,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这以后,女儿晚回家更不敢说实话,而母亲更加猜疑女儿,认为女儿撒谎成性,于是见到女儿就有气,正象人们常说的:“我一看见她就气不打一处来。”而女儿看到母亲,就精神紧张,准备挨骂,正所谓:“一听到她〔他〕的声音就心里发紧。”
情况并不复杂,看起来也不难解决,但人们往往不能明智恰当地处理。为什么呢?
就人类所具有的巨大的智慧来说,人本应能够对面临的每一个新的独特的情境作出恰当的反应。换句话说,人们作出错误的反应时一般是在他们未能正常运用他们的智慧的时候,或者说,是在他们不能正常思维的时候。
正常的思维过程简单地叙述如下:
人们通过感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并存储在适当的位置。正常情况下,信息应该经过比较、分析、判断、整理、归纳,被存储得整整齐齐、井井有条,以备日后遇到新情况时,能够利用所存储的信息与出现的新信息加以比较、分析、判断,作出对新情况适当的反应,这些新信息,也会有条有理地储存起来,以备日后应用。
但是这种正常的过程在人们受到伤害时,例如受到挫折、被嘲笑、感到恐惧、愤怒、悲痛时,会受到干扰,使人们的智慧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于是我们对于新情境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就减弱了。
我们人人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的不佳情绪〔例如生气、发火、悲伤、害怕、惊恐、焦虑不安等〕会影响我们思考。人们常说:“我急得什么也想不起来了”,“都把我气糊涂了”、“吓得我魂都没了”等等,正是形象地描述了这种状况。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大脑对外来信息无法进行并完成正常的分析、比较、判断、归纳、整理这一过程,从而导致错误的判断和结论,不但会妨碍人们及时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反应,也会影响他们以后正确处理相类似的情况。最简单的例子是,一个人被狗咬过后,见到别的狗也会害怕,即使它并未咬过他,而且对他也没有敌意。
这个道理解释了那位母亲的情况。开始她认为女儿违背了自己的意愿,还说谎,极为恼火。盛怒之下,母亲不能正常完成对感官传递进来的信息的处理,从而作出不恰当的反应。女儿再次晚回家,由于情况显得与前次类似,使母亲立刻联想到前次情况,又气恼起来,气头上仍无法正常思维,从而不可能作出正确反应,只会更深地损害母女间的关系。
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这样的恶性循环吗?
有。既然是人们的不佳情绪妨碍人们正常思维,显然,为了保持正常的思维能力,就应设法将不佳情绪宣泄掉,然后重新处理那些在情绪不佳时接收的信息,否则,那些信息会长期与不良情绪在一起,杂乱无章地储存在大脑里,只要遇到与前次经历看似相同的情况,就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从而很难作出正确反应。
拿那位母亲来说,如果她在第一次发火后能够对一位自己信任的人诉说自己与女儿关系发展的全过程,在诉说中把对女儿的不佳情绪尽量发泄出来,她就能恢复自己在这方面的思维能力,能对问题客观冷静地重新评价。
同样,女儿也需要这样的机会。开始她可能因为感觉到母亲的不公正及对自己的不理解而对母亲产生失望和反感。随着情况恶性循环地发展,这种失望和反感会扩展到其他成年人,使她拒绝与成年人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另一方面,由于多次受母亲责备,女儿对自己也可能丧失信心,以为人人都不喜欢自己,产生自卑感。所以,女儿也需要有机会向人倾诉有关的不愉快,宣泄掉不良情绪,恢复这方面的思维能力,为改善母女关系准备好必要的条件。
类似这对母女的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人们在工作中还会遇到其他种种不愉快的令人气恼的事,例如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周围人误解、遇到不友善的同事等。一些心理咨询工作者劝告人们此时不要一味地压抑自己的愤怒,应想办法排解掉愤怒情绪,例如到空房间独自对着假想的对象发泄一通。他们的劝告很有道理,提出的排解愤怒情绪的方法也会奏效,因为发泄一通之后情绪会平息下来。但这种平息并不意味着你已宣泄掉全部愤怒情绪,因为你此刻多半只得到一种暂时的“忘却”和“安宁”,即暂时可以不去想那“令人气恼的人或事”而已。那些未被宣泄掉的怒气则连同那些未经正确处理的信息一起被存储起来,只待你想到或看到与其有关或相似的人或物时就会冒出来,妨碍你的正常思维和作出正确反应。
比较而言,能够帮助人们彻底排除包括愤怒情绪在内的各种不良情绪的方式应当是前边所提到的,即,一种相互咨询的方式——找你信赖的、肯听你的人宣泄。这是当前国际上心理咨询主要学派之一的再评价咨询理论所提倡的咨询方法。具体的做法是:两个相互感到安全的人用均等的时间轮流作咨询者〔听者〕和被咨询者〔诉说者〕;做咨询者的一方注意倾听,除了必要的引导以鼓励对方宣泄外,不打断对方,也不给对方任何建议与忠告;忠实地为对方在被咨询时所讲的一切严格保密。
〔详见《人类人性的一面》,杰肯斯·哈威著,文津出版社1990年中译本。〕